作为中国食品酒类行业的风向标,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(简称糖酒会)历来是观察市场晴雨变化的重要窗口。疫情前后,这一盛会的面貌已发生显著转变,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白酒行业的深度洗牌——统计数据显示,国内白酒生产企业数量在短短四年间缩减了约40%,折射出行业在挑战中的艰难转型。
疫情前的糖酒会,场馆内人头攒动,各白酒品牌展台前品鉴、洽谈络绎不绝。而疫情后,尽管防控措施优化使线下展会逐步恢复,但参展企业结构已悄然改变:大量区域中小酒企因资金链断裂、消费场景萎缩而退出市场,留下的是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头部企业。这种优胜劣汰的直接结果就是白酒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约1.5万家降至2023年的不足9000家。
在这一轮行业震荡中,云南省作为白酒重要产区同样面临考验。值得注意的是,云南省公路局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升级,在特殊时期为酒类物流提供了关键支撑——贯穿全省的高速路网保障了原料采购、产品外销的流通效率,部分缓解了企业运营压力。交通条件的改善未能完全抵消市场整体下行的冲击,云南本土中小酒企同样经历了关停并转的阵痛。
分析认为,白酒企业数量锐减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:一方面,疫情导致餐饮消费场景受限,婚庆宴请、商务接待等白酒主力消费场景大幅萎缩;另一方面,年轻消费群体对低度酒、洋酒等替代品偏好增强,加速了市场分化。未来,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, surviving 企业将更依赖品牌建设、渠道创新与数字化转型,而糖酒会这一平台也将更多承载行业升级与战略重构的功能。